近日,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自治區環科院等相關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制革類、鉻化工類和電鍍類場地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修復技術》項目課題績效評價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邀請了國內土壤污染防治領域9位教授級評審專家。專家組通過審閱材料、聽取匯報的方式對課題進行了評審,經過質詢與討論,專家組認為課題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了各項研究任務和考核指標,組織管理規范,保障措施得當,符合課題綜合績效評價要求,一致同意課題通過評審。
2018年12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專項《制革類、鉻化工類和電鍍類場地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修復技術》項目正式啟動,自治區環科院承擔了項目子課題《制革場地鉻及有機復合污染物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工作。課題歷經四年,對全國數十個典型制革場地開展了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調查,針對制革類場地污染難識別、重金屬鉻釋放及遷移轉化規律不明等突出問題開展了污染風險識別與評估工作,系統研究了制革類場地土壤鉻的賦存形態特征及空間分布特征,揭示了典型制革場地鉻及有機復合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生態毒性評價與風險構成,建立了制革類鉻—有機復合污染場地調查評估與風險管控技術體系。課題成果對推動我國制革類污染場地的風險管控與修復工作、改善場地周邊生態環境,帶動制革產業清潔生產技術進步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該課題是自治區環科院參與承擔的又一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下一步,自治區環科院將按照與會專家和參會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課題成果進行優化完善,持續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難點和對策研究,積極將科研經驗轉化為工作方法,助力廣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果匯報現場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績效評價會現場
來源: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