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是長江經濟帶沿江綠色發展軸的重要節點和上游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組成,自2019年9月與寧德時代簽約動力電池生產項目以來,動力電池產業集聚成勢、建圈強鏈,逐步形成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動力電池產業領域涵蓋鋰電原料、電池材料、鋰電池、應用產品和鋰電池回收,已初步建成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在新能源產業鏈日益豐富的同時,推進“電動宜賓”,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重卡)特色應用試點城市,四川首個建立動力電池、換電裝備、重卡整車完整換電重卡產業鏈的試點城市。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關于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題調研的部署要求,近日,自治區環科院隨生態環境廳調研組赴“中國鋰電之都”宜賓市,聚焦先進地區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發展經驗,實地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組以座談和現場考察的方式,赴宜賓三江新區、長江工業園區、江安經開區、屏山縣工業園區、宜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圍繞宜賓市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發展現狀、規劃和政策,產業鏈項目的環評審批服務和環境監管,產排含鹽廢水、含鹽固廢的企業生產工藝、污染防治處理技術,接納含鹽污水的相關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納管要求和運行、排放,及含鹽固廢的安全處置或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內容,先后與宜賓市發改委、經信局、生態環境局、高新區管委會、江安縣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開展深入交流探討,并實地調研中材鋰膜、德方納米、光原鋰電、天宜鋰業、貝特瑞、英發德耀等企業生產和污染防治處理工作,及陽春工業園區東片區凈水廠的環境管理工作。
此次調研,學習到三條“宜賓經驗”。其一,科學規劃布局新能源產業并保持戰略定力,自上而下推動項目引進與落地;其二,堅持務實高效工作作風,迎難而上,勇于創新,扎實做好各項政策落地、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配套;其三,充分利用好水電優勢,顯著降低制造業的電力生產成本,同時為企業低碳發展提供綠色能源支撐。
下一步,自治區環科院將堅持問題導向,把宜賓市的成功經驗學深吃透,將調研學習成果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助力廣西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與宜賓天宜鋰業公司現場調研交流
來源: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