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力軍,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產業保障。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中國環保企業紛紛投身綠色發展大潮中,充分發揮自己專業領域所長,為綠色經濟貢獻綠色智慧與力量。
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始終與技術進步同頻共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引領日益成為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各領域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已穩居全球第一,行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創新發展已經成為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而數字化轉型是創新引領推動的直接體現。
二十六年來,力源寶一直專注于“雙碳”領域積極創新,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創造了“環保+農林業+智慧化增值服務”碳循環模式,服務于環保和農林產業高質量發展,獲得了在第一個計入期(7年)年均可減碳88萬噸的“林業(國儲林)+降碳減污”碳票,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并于2023年4月4日,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08號“美麗中國”板塊。
▲力源寶于2023年4月4日,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08號“美麗中國”板塊
力源寶自主研發傾力打造的“環保+農林業+智慧化增值服務”生物碳循環模式”,是“雙碳”和環保、農林業的一次整合典范,該模式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微生物、機械、自動化、農林業等技術于一身,以有機廢棄物空間(多層)超高溫靜態好氧發酵系統技術為載體,結合力源寶碳循環云管理平臺、土壤大數據系統、環境監測系統、林業云管家等,實現“碳來碳去”全程可監測、可管控、可溯源:
1. 碳循環云管理平臺:實現有機廢棄物處理的“全程可監測”,實時掌握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減排減碳量情況。
▲碳循環云管理平臺
2.土壤大數據系統和環境監測系統:基于地塊地力條件、作物品種和目標產量科學決策出智能化精準施肥解決方案,實現“一地、一品、一肥”,不僅提升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產品還田利用價值,也通過“有機+”的生態肥料投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和促進地力可持續,提升土壤固碳增匯能力。
▲土壤大數據系統
▲環境監測系統
3.林業云管家:實現現代化數字林業全生產周期的管理可視、經營可控、產量可測,實時監測施肥情況,調控作業進度和質量精度,掌握林木蓄積量和固碳量情況,做到“去路可追溯”。
▲林業云管家平臺
▲有機廢棄物空間(多層)超高溫靜態好氧發酵系統技術
新轉型推動新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環保產業要做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有生力量,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提供協同增效的污染治理、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裝備和服務,讓減污降碳由“增加成本”變為“降本增效”,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向而行,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提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報告為環保產業發展打開了新的“機遇之門”。
新奮斗創造新偉業,力源寶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守護更多的綠水青山,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力求在生態保護修復中不斷培育拓展新模式、新業態,探索把綠色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現實路徑,開辟環保產業發展新格局,筑牢美麗中國綠色根基。
力源寶分布在全國多地的案例及項目
▲河池市宜州區上坪村生產(蠶沙)生活(廚余)有機廢棄物區域性村級循環利用站
▲南寧市榮和新城廚余和綠化垃圾分布式處理項目
▲深圳市龍華區廚余垃圾就地分布式處理項目
▲南寧市馬山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分布式處理項目
▲廣西貴港平南縣廚余和園林垃圾分布式處理項目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廚余垃圾分布式處理項目
來源:力源寶科技